東巡的第一站,是廣陵。
衆所周知,南唐是兩都制的國家,建康是西都,因為是宮城所在,故又可稱“京城”;廣陵是西都,也是之前楊吳的首都,戰略地位十分重要,但因為建康交通便利、水陸發達,易守難攻,有虎踞龍盤之型,簡而言之,它的戰略地位比廣陵更重要。
之後李璟割地稱臣,又升南昌府為南都,把李煜留在建康,自己屁颠屁颠地跑到南昌去了,不久就因為不适應氣候死了——當然,這都是後話了。
目前,廣陵作為其二的國都,自然是很繁華的,因為南唐境内承平日久,所以商旅發達,往來貿易不絕,這也是南唐經濟十分發達的一個重要原因。
廣陵和建康相隔并不遙遠,經過幾天的行進,隊伍就已經到達了廣陵。
抵達廣陵之後,李昪帶着李弘冀住進了廣陵的别宮,在這裡住了一天,宴請在這裡養老的元老重臣,這時候,早就接到诏令的褚仁規也率領靜海軍的舟師沿長江而上,在同一天到達了廣陵,進城聽候李昪的诏令。
李昪此次東巡,不是來旅遊和玩樂的,于是他隻在廣陵停留了一天有餘,就帶着趕來的褚仁規一同踏上了泰州的地界。
受禅以後,李昪以廣陵海陵縣為泰州,割泰興、鹽城、興化、如臯四縣屬焉,并以原本的海陵制置使褚仁規為泰州刺史,主管州事。
唐代的“州軍治所設子城,以為常規”通常為内外兩重城,内城也稱子城,外城也稱羅城。一般而言,羅城則是工商業與居民區的聚集地,子城是官府衙署機構的所在地,當為衙署外加築安全保衛防護之牆而成,故子城始築之處應為治所所在。南唐基本承接了唐代的這個制度。
楊吳時期因為海陵就在國都廣陵的周邊,具有拱衛京師的重要任務,所以在吳主楊溥在928年的時候改海陵縣為海陵制置院——制置院的設置是制置院的設置當為邊境之地或軍事重點防範之處。制置院的治所也必然是軍事防衛的重點地區,為加強海陵制置院治所等衙署機構之護衛而加築護牆,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舉措,如果說處于更東邊的靜海制置院。
褚仁規任刺史期間,把原本的海陵子城擴建成了如今“高二丈三尺,環回四裡有餘,其濠深一丈以來,廣闊六步”的泰州子城,又新建了“二十五裡,濠廣一丈二尺”的泰州羅城。
這樣看來,至少在加強軍事防禦的這方面,褚仁規還是挺有功勞的。
他也頗以此自傲,自從來到李昪面前,張口閉口就是自己的功績,比如說每年收上來的稅收冠絕諸州,修建的防禦城牆堅不可摧雲雲,即使是這樣,李昪也從來沒有生氣斥責過他,隻是面色溫和地聽着。
但李弘冀可不慣着他,在褚仁規又一次開始吹噓自己的時候,他開口道:“褚刺史,自古判斷地方官員有無政績,唯一點而已。”
褚仁規明顯對李弘冀這個毛頭小兒打斷他的話很不滿,從鼻子裡噴出兩道粗氣。
“說來聽聽?”
果真粗鄙,李弘冀在心中暗暗腹诽,面上卻依舊保持着笑容——不動聲色是上位者的基本修養:“民!民愛官,則有政績;民怨官,則無政績;民樂業,則有政績;民出賊,則無政績。不知泰州之民,可愛刺史,可出賊人?”
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,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。
相鄰推薦:三國:軍師收手吧,已經大一統了 小姐,姑爺他又要造反啦! 無恙 神話從童子功開始 我的功法全靠編 大唐:天上掉下個銅闆都得姓李 大秦:七星燈續命,令祖龍永生 76号諜蹤 洛天心 大明:開局老朱逼我納妾,人麻了 一覺醒來,三個老頭叫我爸 夫君!生娃這種事不能靠走量啊 帶着群英系統穿越三國 殿下他隻想鹹魚[古穿今] 大漢冠軍侯:我生來就無敵 大唐之盛世大柱國 漢末無衣 大明名偵探 尚遙和他的簡老師 包養我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