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晏殊、柳永、辛棄疾。
孔穎達等人聞言,皆是露出了感興趣的神色。
他們雖然都是大唐的文臣,但對于其他朝代的文學作品也是極為熟悉的。
可愣是就沒聽過叫做晏殊、柳永、辛棄疾的。
後世人大多隻聽說過,唐詩宋詞。
可要知道,唐朝雖以詩歌出名。
可詞也是有的,隻是沒有宋詞那樣出名。
說起唐朝的詩歌之所以出名。
更是在于,唐朝的科舉制度,對詩歌的繁榮有很大的推動作用。
唐朝科舉名目繁多,但詩賦考量卻極其重要。
比如寫一首詩,寫一篇賦。
而詩又是特别重要的。
甚至可以說。
在唐朝,一個人能不能考上進士。
就是看你能否寫出好詩。
而李白卻是另外,主要是因為他的家世背景不符合考取科舉。
再有幾乎唐朝的每一任帝王,都喜歡詩歌。
還時常舉辦詩詞大會。
每逢佳節盛宴,還會以詩詞大會助興為樂。
這也才有了,先前顔之推提出賦詩助興。
可想而知。
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。
作為一個讀書人,要想通過科舉躍遷階級。
必然會花費大量精力學習寫詩。
如此一來。
必然會對詩歌的發展,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。
可現在,莊舟念出的詞卻是極其精妙。
“莊少師,你能否把這三首詞,給我們都念念?”
孔穎達忍不住說道。
莊舟微微一笑,點了點頭。
他自然知道,對于文人墨客來說,遇到一首好的詩詞。
那簡直有多幸運。
于是,開始解釋起來:
“這第一句‘昨夜西風凋碧樹,獨上高樓,望盡天涯路’出自晏殊《蝶戀花》。
檻菊愁煙蘭泣露,羅幕輕寒,燕子雙飛去。
明月不谙離恨苦,斜光到曉穿朱戶。
昨夜西風凋碧樹,獨上高樓,望盡天涯路。
欲寄彩箋兼尺素,山長水闊知何處?
原詞中表達的是離别之愁,而我借用此句,意在表達學問之道上的孤寂與追求。”
衆人聞言,皆是颔首認可。
莊舟接着說道:
“這第二句‘衣帶漸寬終不悔,為伊消得人憔悴’出自柳永的《蝶戀花》。
伫倚危樓風細細,望極春愁,黯黯生天際。
草色煙光殘照裡,無言誰會憑闌意。
拟把疏狂圖一醉,對酒當歌,強樂還無味。
衣帶漸寬終不悔,為伊消得人憔悴。
此句描繪了執着追求愛情而甘願為之付出一切的深情。
我借用此句,意在表達學問之道上的堅定與執着。”
孔穎達等人聽罷,皆是面露贊歎之色。
對于莊舟的學問與才情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。
莊舟微微一笑,又繼續說道:
“這最後一句‘衆裡尋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卻在,燈火闌珊處’出自辛棄疾的《青玉案·元夕》。
東風夜放花千樹,更吹落,星如雨。
寶馬雕車香滿路。鳳箫聲動,玉壺光轉,一夜魚龍舞。
蛾兒雪柳黃金縷,笑語盈盈暗香去。
衆裡尋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卻在,燈火闌珊處。
詞中描繪的是元宵夜燈火輝煌、佳人難尋的情境。
我則借用來表達在學問之道上,經過千辛萬苦的追尋後。
突然發現真理就在眼前的喜悅與頓悟。”
聽完莊舟的解釋,衆人皆是恍然大悟。
對莊舟的才學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。
仿佛看到了學問之道上的另一片天地。
他們沒想到,莊舟竟然能夠如此巧妙地運用詞句,将學問之道,或者說人生之道,歸為三種境界。
從而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和體悟。
這不正是先賢大儒們注經講學,想要做到的事嗎?
在場以文入仕的官員們皆是豁然開朗。
莊舟的才情與學問,無疑讓他們深感敬佩。
李二當即忍不住贊歎道:
“好你個莊舟,當真是才思敏捷,學富五車啊!
朕沒有看錯你!”
莊舟謙虛地搖了搖頭,說道:
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,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。
相鄰推薦:泥 重回九零麻辣小福妻 重生九零好歡喜 不準叫哥哥 絕代至尊 生命守護者 萬時如意 如果你是菟絲花 成為你們的新王! 官路沖沖沖 明日方舟:我帶着光之種落入泰拉 女王的小鮮肉 看修仙文,結果成為男主他弟弟 (射雕同人)射雕之我是小人物 高武禦獸,我,契約超神巨龍 人海中的你/我的女孩我來寵 重生90年代:帶着空間做媳婦 越界惹火 (琅琊榜同人)琅琊榜之為君生 神探江逐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