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溫拒絕了朝廷給他的一切殊榮,“相國”的不要,“魏王”的不要,“加九錫”的不要,“三司都制置使”統統的不要……
“三司都制置使”的設立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,是财政三大機關鹽鐵、度支、戶部的統稱,在此之前“判三司”隻是臨時工作組,從朱溫開始,朝廷設立“三司都制置使”,正式将全國财政大權集中到一人之身。
如同“相國”一樣,整個唐朝隻有朱溫獲此殊榮。
除此之外,前文說過,朱溫還榮獲“繪像淩煙閣”之殊榮。而且為了向朱溫表達無比崇高的敬意,為了與其他繪像淩煙閣的人加以區分以示恩寵,朝廷特意在淩煙閣給朱溫開了個單人間。
至此,作為唐朝臣子所獲的榮耀,朱溫如果稱第二的話,無人敢稱第一。
列出朱溫官方頭銜,不服來辯:
“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、諸道兵馬元帥、宣武宣義天平護國等軍節度觀察處置、修宮阙制置、度支解縣池場、亳州太清宮等使、開府儀同三司、守太尉、中書令、河中尹、汴滑郓等州刺史、上柱國、梁王、食邑一萬五千戶、實封一千五百戶。”
這是朱溫的官方正式頭銜,朝廷頒布給他的诏書、敕令、制中,這些話都要加在名字之前。這還沒算上“相國總百揆、魏王、三司都制置使”等稱号和職位,因為朱溫拒絕接受。
官銜看似繁雜,确有嚴格的書寫順序,按職官志,唐朝的官銜分為散、職、勳、爵四種,各有各的品級。
散,即散官,或稱階官、散位,隻用于表示身份地位,并無實際權力,文散官共二十九階,最高的就是“開府儀同三司”
職,即職事官,有實際職位,如節度使、刺史
勳,即有功将士的戰功等級,共分十二轉,最高的就是“上柱國”
爵,最好理解,爵位,共分九等。最高的是“王”,食邑一萬戶第二等是郡王,食邑五千戶。
在唐朝,書寫官銜的時候,按照散、職、勳、爵的順序,而上朝排班時則按爵、職、散、勳的順序。
了解了這些基本常識後,回頭再看朱溫的官銜,“散”中最高“開府儀同三司”“職”就更不用說“勳”中亦是最高“上柱國”“爵”中幾乎享受到了雙王的待遇,一等王食邑一萬戶,朱溫之前已經食邑一萬五千戶,在封魏王、加九錫的制書中,又加食邑五千戶,已經達到了食邑兩萬戶,即一人享受兩個親王的标準,隻不過被朱溫拒絕,但一萬五千戶仍是親王加郡王的雙王标準。
朱溫不喜歡這種冗雜繁瑣、花裡胡哨的官銜,有錢人的生活是樸實無華且枯燥乏味的,朱溫隻喜歡平淡樸素、簡短精煉的兩個字皇帝。
在殺了蔣玄晖、張廷範、柳璨之後,朱溫又因河朔事務将“禅讓”一事耽擱了一年,直到羅紹威在魏州勸進,舊事重提,這才讓朱溫重燃激情。
大唐天祐四年907正月,朱溫從魏州返回汴州,遙控洛陽方面抓緊禅讓。
在蔣玄晖、張廷範、柳璨等人的血祭之下,無人敢再拖延。哀帝跑步禅讓。
哀帝派禦史大夫薛贻矩到汴州,再次向朱溫表達要禅位的意思。
薛贻矩,也算名門之後,父親和祖父都很有名望。薛贻矩文采飛揚,在文化圈裡享有盛名,僖宗朝進士登第,後為翰林學士。學霸型人才,非常符合昭宗的用人标準,理應在昭宗朝走上人生巅峰。然而當昭宗逃離長安,前往石門的時候,薛贻矩卻未能跟随,意志不夠堅定,因此被罷官。
後來,宦官韓全誨秉政,薛贻矩積極向閹黨獻媚,發揮其寫作特長,為韓全誨等閹黨歌功頌德,于是得以重新進入仕途。
很明顯,他又站錯了隊。
韓全誨死後,昭宗清洗閹黨,薛贻矩東窗事發,再次被貶。
随後,薛贻矩主動投奔朱溫,請求收留,朱溫便向朝廷舉薦,拜為吏部尚書,不久之後又改為禦史大夫。
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,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。
相鄰推薦:一品皇商:不做棄妃做大佬+番外 小道長 我在大秦發展高科技 一起長生不老,可好 絕世武魂 特種兵之我能看見經驗條 他摸了一下我的手 沙雕霸總終于低下高貴的頭顱 諸天萬界:我在影視世界的人生 紅樓:開局庶子,嫂嫂請自重! (紅樓同人)紅樓之晚韶華+番外 愛慕已久[娛樂圈] 雙生獵手 諜醫1937 我有一顆大帝妖丹 南山詞 被神君渣後和鬼王HE+番外 重生漢末之群雄召喚 延遲心動 死遁後男主總想扒我馬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