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7章書鄉幸會贛州客
如果說讀書如同遊曆,那麼,讀一本主題無涉家鄉的書時,偶然間從中發現某位與家鄉有緣的人物,其情其景,就像遊曆他鄉時巧遇故鄉人一般,親切中備感幾分欣喜。
近來我就有這種體驗。我從“外來書”中所遇見的人物,雖不是土生土長的贛州人,卻至少可以稱作為“贛州客”,畢竟,他們在贛州有過一段生活,他們與贛州有着解不開的因緣,他們的人生也因為有了贛州這一章節而更加豐滿與精彩。
熟悉贛州曆史的人都知道,在贛州城市發展史上,孔宗瀚絕對算得上是一位有功之臣。早期的贛州城原本是一座土城,後來由于連年被江水沖毀,北宋嘉佑年間(1056—1063),時任贛州知州的孔子第46代世孫孔宗瀚“伐石為址,冶鐵锢之”,開始使用磚石修築城牆,并建樓(即後來因蘇東坡題詩而得名的八境台)于城上。自孔宗瀚改用磚石築城後,經過曆代有識者的修葺保護,才有了這座目前我國唯一保存至今的宋代磚城,并為贛州世世代代人民阻擋了洪水的侵襲。
所謂“開卷有益”,閑來随手翻翻,我從《讀書文摘》中讀到《家譜》(吳強華着,重慶出版社2006年1月版)一書的選文,從中發現,孔宗瀚這位贛州城市發展史上的功臣,還成就了《孔子世家譜》這部我國民間修譜中記載世系最為久遠、最為可靠的家譜。孔氏家族正式有譜始于宋元豐七年(1084),在這之前雖然也有家譜,但隻記載嫡長承襲者一人,并且是抄本傳世,很不完整。孔宗瀚感到抄本容易散失,加上隻記載承襲者,其餘族中賢達顯貴不能入譜,天長日久,難免湮沒無聞,于是創修孔氏家譜,“除嫡裔外,合纂支庶,刊裝成帙,分藏族内”。正是有了這一首倡,經過一代代編修,《孔子世家譜》成為了稀世的私譜之冠。孔宗瀚本是山東曲阜人,他于晚年創修孔氏家譜的做法,很有可能與其多年客居贛州、深受客家民系注重家譜和族譜的文化心理影響有所關聯。
古人說“行千裡路,讀萬卷書”,每當旅行在外,我總喜歡搜尋介紹當地風土人情的書刊,借以開闊視野、豐富旅行見聞。在福建連城,我找到了《連城風物》(馬卡丹、吳堯生主編,海峽文藝出版社2004年3月版)一書。當我閱讀到冠豸山名人蹤迹部分時,忽然看到一段與贛州有關的文字。書載,在連城縣冠豸山巍峨的五老峰下,聳立着一座古樸的門樓,即冠豸山保存年代最為久遠的南宋時建的“丘氏書院”門樓,這是丘鱗、丘方叔侄當年讀書的地方。引起我關注的不是書院本身,而是它的兩位主人。丘鱗,字起潛,南宋嘉定十三年(1220)進士,曾任贛州縣尉,為政有廉聲。丘方,字正叔,南宋寶慶二年(1226)進士,他任甯都丞時,“适逢歉收,饑民四布,便捐赈救濟,撫民于颠負流離”。
從史書記載上看,丘鱗、丘方叔侄都是為人正直的地方官,做過一些有益于當地人民的實事,而他們在“丘氏書院”求學時期,也正是冠豸山文學之風始盛之時,冠豸山因之名氣日增。可見,古人所說的“讀書立德”“讀書明理”,還是有一些道理的。我因為平時看的志書不多,迄今為止,在贛州的地志類書刊中還沒有見到過丘氏叔侄的名字,這次從《連城風物》中有這一發現,感覺确是一陣驚喜,就好像在外地新結識了一位鄉賢一般。
正當我決定就此打住時,忽然發現,孔宗瀚與丘氏叔侄,一孔一丘,合稱“孔丘”,這不正是孔夫子的大名嗎?這個不經意的組合讓我慨歎,贛州這座有着深厚文化積澱的古老城市,其國家曆史文化名城的殊榮确實當之無愧!真是“學海無涯樂作舟”,閑來讀書,奇趣無窮,臨近收筆,竟于書山“他鄉遇故知”間又添了一個收獲。
喜歡江南之南請大家收藏:(xiakezw)江南之南【俠客中文網】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,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。
相鄰推薦:有風鳴廊+番外 豪門棄女是大師 死對頭怎麼變成我老公了 你攻略錯對象了[穿書]+番外 愚蠢炮灰逃生指南 迷神引/仙在江湖飄 相親扮演混蛋,婚後笑得燦爛 失身後的我被迫造反了 退休大佬拒絕靈氣複蘇 黑色禁斷系列6獵城 風流寄微+番外 肝帝無所不能[全息] 灰姑娘的黑化之路 她的小哥哥 我的老闆是無限遊戲BOSS 灰衣奴 獲得道門傳承,誅殺邪魔 帝妃謀略 亂紫奪朱 光澈之榭+番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