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《偶然草》、《濤語》、《石評梅作品集》等多部着作傳世的民國才女石評梅,1902年出生于山西平定縣,時稱"北京着名女詩人"。
她的作品,充滿了對女性命運和人生的思考,表達了對光明的渴望和美好愛情的追求。
然,這樣一位思想進步、敢于呐喊的才女,1928年因患腦炎而逝,隻活了27歲,短促的一生抹上極其清冷的色彩。
(一)小時候的幸運
原本來自書香門第的石評梅,很受父母喜愛,小時候的生活還是挺好的。
舉人出身的父親石銘乃清末舉人,從石評梅3歲起,就嚴格教她啟蒙念書識字,若所教的字還沒認熟,哪怕到晚上,也要念熟後才允許入睡。
石評梅上了小學後,父親便指引她熟讀《四書》、《詩經》等古典讀物。不久,父親到山西省立圖書館工作後,她随父到太原,就讀太原女子師範附小,畢業後在太原女師繼續攻讀。
在這樣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濃厚的學習氛圍影響下,石評梅的學業總是名列前茅,打下了較好的國文底子。兼之她自小聰穎好學,典型的"學霸型"好學生,中學時代就有"才女"之稱。
(二)考入北京女高師,邁向文壇
17歲時,石評梅在父親的支持下,從太原女師畢業,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。
在北京女高師,石評梅除了認真讀書學習外,開始創作詩和散文,詩歌《夜行》在校刊上發表後,嶄露頭角,才華逐漸施展。
次年,在山西同鄉會上,石評梅與北大優秀學生高君宇相識,兩人"他鄉遇故交",分外親切,一見如故,視為知音,從此密切聯系,暢談理想,共話人生,逐漸建立了深厚的情誼。
高君宇是一位有思想、有抱負的愛國青年。在他的影響下,石評梅思想進步很快,文學光芒愈加顯現。她所寫的長篇遊記《模糊的餘影》在《晨報副刊》上連載刊發後,名聲大震,成為北京文壇看好的一顆新星。
1923年,21歲的石評梅在女高師完成學業後,即受聘到北師大附中執教,擔任國文、體育教員。
(三)知己高君宇英年悄然而逝
沒有想到的是,石評梅引以為傲的知己高君宇在她23歲剛參加工作2年就傳來噩耗。
高君宇因積極投身革命,被反動的北洋軍閥通緝,在颠沛流離的生活中,兼之情感郁積,不幸于1925年3月患急性闌尾炎,不治身亡,時年29歲。
高君宇病逝的這一噩耗令石評梅悲怮不已,深受打擊。在北大與山西省立一中校友會聯合發起的高君宇追悼大會上,她為高君宇題寫了挽聯:
碧海青天無限路,更知何日重逢君。
并在葬于陶然亭的高君宇墓的周圍種植了十餘株松柏。傷感之餘,石評梅又在高君宇的墓碑上題寫了他生前的自語:
我是寶劍,我是火花,我願生如閃電之耀亮,我願死如慧星之迅忽。
之後,石評梅還寫下十多篇散文悼念他。
(四)突發腦炎,英年而去
為化悲痛為力量,石評梅決心終身不嫁,投入革命活動,告慰知己亡靈。
在好友陸晶清的支持下,石評梅與之深度合作,共同編輯《京報》副刊《婦女周刊》等進步刊物,以此為利刃,刺向反動軍閥的"心髒"。
1925年上海"五卅慘案"後,石評梅與陸晶清在《婦女周刊》上發表"特别啟事",聲讨慘案的罪行。
1926年,段祺瑞政府制造"三一八"慘案,好友劉和珍遇難,陸晶清負傷。憤怒之下,24歲的石評梅參加北師大為劉和珍等舉行的追悼大會後,如魯迅先生一樣,以筆為武器,相繼寫下《血屍》、《痛哭和珍》等文章,直斥反動軍閥的暴行,表明鑄就鐵志追随英魂的決心。
此外,石評梅與好友陸晶清還編輯北京《世界日報》副刊《薔薇周刊》,積極投身于詩歌、散文、小說等文學創作之中,也取得了不斐的文學成就,時稱"北京着名女詩人"。她的代表作小說《匹馬嘶風錄》就是這一時期寫的,得到很高的評價。
不幸的是,石評梅創作之路隻有6年的時間。1928年9月,石評梅突發腦炎,在北京協和醫院醫治無效,英年而去。
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,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。
相鄰推薦:過氣小明星的海怪男友+番外 讓你衡山習劍,你竟斬破諸天? 打斷腿,爬上鋪+番外 許雨晴沐長風 正德明君 滿級大佬種田日常 我垂釣諸天萬界 推銷誤入帝皇群,皇帝們震驚了! 末世之獨寵女配 江果果顧寒煜 我兒朱雄英 那時偷偷戀着他+番外 穿成銀魚後,他對我一見鐘情了 快穿反派男神有點皮 管不住的心+番外 香江往事 綜武,帶着李蓮花當老六 大唐廣播站2 穿越之我乃王妃 科幻天庭,大秦我包攬金榜